千言萬語,不如把一句話說到對方的心坎裡!
其實,你「想說什麼」並不重要,對方「想聽什麼」才是重點。
如果,有人說你不會說話,就表示,你不知道對方想聽什麼話!
在這個充滿競爭與合作、機會與挑戰的社會,
每一個人都渴望事業成功,愛情甜蜜,家庭幸福,人生圓滿。
想要實現這一切,除了具備學歷、能力、知識、體力等條件之外,
還需要一個更重要的因素──社會交際能力,這是成功指數上漲的重要關鍵。
交際能力最基本的象徵,就是人的交談能力,即社交、口才能力的高低。
可以說,交談技巧與口才是一切社會交際活動順利實現、成功的基礎,
口才的優劣決定人們的社會交際能力,更是人生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。
噓寒問暖好溝通──寒暄的最佳說法
寒喧,是指人們相遇時,說出表示自己察覺對方存在,以及表示自己的友好態度的話語。
有人認為寒喧實際上就是一種禮貌性的問候語,
如:問候「您好!」應酬「今天天氣真不錯!」禮貌「很高興認識你!」
一位人類學家說:「寒喧是人際交往的起點。」
除了必須以誠相待、禮貌得體、見機行事等基本原則以外,還必須掌握以下的寒暄方法。
詢問式
在大多數場合,一句「你好」,是最簡單而實用的問候是寒暄,
或是傳統的「吃了嗎」「今天天氣......」「今天身體舒服一些了嗎?」
誇讚式
抓住對方即時即地的「優點」,盛讚對方。
「嗨,在哪買的衣服?好漂亮喔!」
「你這兩天氣色真好!」
描述式
針對具體的交際場合而發出的寒暄。
對方正在做什麼事、剛完成什麼事或即將做什麼事,都可以成為內容。
「今天晚上又加班?」
「你又去打球了?」「最近這麼忙,剛下班?」
感受式
對周圍環境中不同尋常的地方,發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。
「外面太陽真大」「下雨了」「這些大樓真高」
蓬門今始為君開───訪晤的最佳說法
訪晤辭令,是指人們在拜訪,會晤客人時所應用的適當、得體、合宜的語言。
即為了禮貌或某種特定目的而進行的拜訪會晤。有公務和私人訪晤之分。
公務訪晤關係到一個部門、一家公司的工作與發展,
所以是一種嚴肅的正式的交際活動。需要事先安排,甚至精心組織。
私人訪晤是人們最常見的,例如拜訪親友,不但是必要的,也是有益的。
私人訪晤從形式上看,有初訪、重訪、回訪的不同。
可分為三類:禮貌性訪晤,事務性訪晤,隨意性訪晤。
初訪往往比較鄭重;重訪,是關係趨於密切的表現;
回訪,則表現出「來而不往,非禮也」的觀念。
禮貌性訪晤主要融洽人際關係。
事務性訪晤主要為了解決某些具體事務。
隨意性訪晤,一般發生在至親好友之間,可以聊天談心,話家常。
訪晤語可以分成進門語、寒暄語、晤談語、辭別語。
進門語
到門口,輕輕敲門或者按門鈴,即使門開著也該問一聲:「有人在家嗎?」
和主人見面後,要立即打招呼,再跟著主人進房。
如果是初訪者,可以:
「初次豋門,讓您久等,真不好意思!」
「哎呀!一直想來拜訪,今天總算如願以償!」
寒暄語
內容經常為天氣冷暖、工作忙閒、學業成績好壞、
身體健康與否、朋友過從、親屬今昔等。
自然引出話題
訪晤雙方都要善於從貼近處,挑選雙方均有興趣或均有感受的話題。
例如:天氣特別冷,從低溫談起。
建立認同心理
雙方多尋找共同語言,以求得心理上的接近和趨同。
創造合諧氣氛
創造合諧氣氛是寒暄的目的,初訪如果失去,甚至可以說失去價值。
寒暄時,雙方語言要誠懇;要坦率,不可吞吞吐吐;要自然不做作。
運用同理心,由衷關住對方苦樂,急人所急,想人所想,愛人所愛。
並且以相映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。
訪晤注意事項:
訪晤,交談用語和口氣,必須顧及對方輩分、地位,要看互相的關係。
訪晤時,如果有來訪者,不認識的客人,主人應該向來訪者介紹。
笑問客從何處來───迎客的最佳說法
迎客辭令,指人們在迎接和接待來訪的客人時,所應用的適當、得體、合宜的語言。
客人是自己朋友或同事
客人初次登門,可以說:「XX,歡迎你,請進來。」
然後把客人向家庭成員介紹,同時把家庭成員向客人簡單的逐一介紹。
能簡潔說出愛好和特點更好,常客的話,說話要自然不要太客套。
父母的客人來訪
應該親切的稱呼:「伯伯您好」或「阿姨您好」
主動讓座,遞煙、倒茶,然後退出,讓父母和客人單獨談話。
如果需要你在場,你也要多聽談話,少插話。
可以說自己的觀點與看法,態度必須謙遜不可擺架子。
如果是親戚或外地家人來訪
迎客應該詢問身體、家庭、生活、工作等方面情況,使談話表現出友情或天倫之樂。
如果是陌生的客人,應該說一些例如「您請坐」「請問尊姓大名」之類的見面話。
交談時,應該以客人為主,使客人能盡快說明來訪目的。
客人來訪,恰巧自己有事要辦,應該客氣的解釋:「XX,實在對不起,我有急事要辦。」
客人走時,應該說「歡迎您再來」「我有空一定拜訪」
切忌吞吞吐吐、猶豫不決,用婉轉的語言讓客人揣度、猜測,會使客人厭煩。
客人多時,如果相互間有不相識的,應該提出大家共同關心或是感興趣的問題,使大家在較短的時間內互相認識。